全国爱耳日有些话,耳朵今天要大声说出

北京青春痘防治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752.html

“虽然我是五官中最不起眼的,也最容易被忽视。其实我很脆弱!一旦我受伤了,您就再也听不见清晨的鸟鸣,傍晚的微风,恋人的低语,亲人的问候——甚至,您将无法保持平衡。”

年3月3日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耳朵,一起倾听它的心声。

耳朵:主人的这几个习惯让我很受伤

把“噪音”当成一种享受每次您从LIUB、KTV\游戏厅出来,我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叹:“哇!感觉这个世界都安静了。”但我还是感觉到周围充斥着各种杂乱的回音,甚至是出现耳鸣、耳闷等症状。这时候我已经被那些音乐噪音伤害了。   声音达到80-90分贝就可以称之为噪音。我的身体里面有一个结构叫做毛细胞,它是将外界音波转换成人类听觉神经电波的重要转换器。毛细胞非常敏感,过度的瞬间高分贝声音和长时间的噪声暴露都会造成内耳毛细胞的加速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出现耳鸣或听力减退症状。医生提醒:不要长时间、频繁置身在这种嘈杂的音乐环境中,间隔20分钟到外面透透气,缓解一下强声对耳朵造成的压力。另外,如果是因为工作需要不可避免的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中的人,可以选择配戴防噪音耳塞,减少损伤。爱听大分贝音乐来吵醒我

您是不是也很喜欢在我身上挂上耳机?但您知道吗?很多耳机因为没有降噪功能,所以声音一定要比外界的声音更大,才能听得清耳机里的声音,不知不觉中就对我造成了声损伤。

医生提醒:1.建议用降噪耳机,它可以隔绝外面的声音,不用将耳机声音开很大就可以听到;2.选用降噪耳机时注意行驶安全,因为外面声音听不清,有可能喇叭的声音也被音乐声盖掉;3.建议开耳机的声音保持在满档的50%以内,声音不能过大;4.戴耳机时长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超过了可能就会对耳朵造成损伤,耳机声音越大使用的时间要相应缩短。

用坚硬的东西戳痛我

掏耳朵时,您可能会觉得非常舒服,其实我不喜欢!我们真的不需要被清理得一干二净,因为适量的耵聍(耳屎)能保护我的外耳道皮肤,还能黏附外物不继续深入。耵聍还有滋润作用,可以保持正常的耳道环境。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多余的耵聍就会自行排出。如果用坚硬的东西清理耵聍,很容易伤及耳道和鼓膜,影响听力,甚至患上中耳炎。

医生提醒:1.应选择正确的掏耳工具。2.因耵聍堵塞出现咳嗽、疼痛和听力下降情况,医院让专科医生进行处理。

耳朵:主人可以从这些方面多多了解我

打耳洞会影响听力吗?

解答

首先,耳洞大部分打在耳垂上,它属于外耳的一部分。外耳在声音传导当中,并没有起到主要作用。因此,打耳洞本身是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听力的。

但是,打耳洞一定要注意的是,避免出现感染,因为耳洞感染以后,有可能会继发局部的瘢痕形成。

另外,在我们耳郭有软骨和软组织,耳洞一定要选择在软组织上打,不要穿行耳郭软骨,因为可能导致耳郭软骨的感染,造成耳郭畸形。

耳朵进水怎么办?

解答

外耳道是一个盲端,它的末端被鼓膜所遮挡,所以正常的外耳道是不怕耳部水流进去的。但是有的人在(耳朵)进水以后,会感受到明显的进水感觉,一方面,是由于水流进去,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水膜使我们产生了“封堵感”;另外一面,是因为耳道里面有堆积的耵聍,耵聍吸饱了水以后会产生闷堵感。所以,在夏天长期游泳或是洗澡前,医院检查一下有没有明显的耵聍堵塞。

如果没有的话,当耳朵进入少量的水以后,可以先试行用蹦跳的方法,将水“跳出”。

也可以在耳道里面再灌入一小点水,把原有的“耳膜”冲破,这样里面的积水就可以顺利的排出来。

第三种方法,可以用干的棉签,在耳道口进行轻轻擦试,靠棉花的吸附作用,把(耳朵)里面的水带出来。

耳朵里进小飞虫怎么办?

解答

首先,有一部分虫子有喜光的特性,如果应急的情况下,你可以先自行的“拔一拔”(拉一拉)耳朵,或是拿一个亮光在耳道口照明,看看它有没有可能飞出来?如果虫子不出来的话,可以尝试往耳朵里面灌一些(少量)水或是食用油,先把蚊虫闷死,医院就诊,把小飞虫取出。大家切忌不要用掏耳勺去试图把它(小飞虫等)掏出来,因为蚊虫在经过外物刺激的时候,有可能会向更深方钻,会造成鼓膜的进一步损伤。

爬山时,耳朵发闷是怎么回事?

解答

在我们的耳朵中,有一个咽鼓管,它连接鼻腔和中耳腔,主要作用是调节中耳和外界的大气压保持平衡。当我们登上高山的时候,外界气压降低,中耳腔里的气压还维持原样,因此中耳腔的气压高于外界,鼓膜会向外膨出。而当我们下降的时候,中耳腔内气压低,外界气压高,鼓膜就会向内移动,引起内陷。如果咽鼓管的功能不能很好的调节,就会出现耳朵“发闷、发堵”的症状,甚至听力下降。只需要在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捏住鼻子向中耳腔里头鼓气或者吸气,将中耳的压力和外界的压力保持一致,就可以改善上述症状。

来源:综合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视健康、健康中国等

编辑:小花

当代健康报

中国人的家庭医生

权威专家

科学理念

全新视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nkd.com/ways/10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