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水引流阀植入之术后常见问题并发症及其
五、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的原因及处理
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发生浅前房、低眼压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图7-4-3)。常见原因如下:
1.滤过过强。建议通过术中结扎引流管、调试滤过量来预防,并不断积累经验,把控结扎力度。术毕,前房内注入一定的黏弹剂。
2.MMC浓度过高、时间过长。由于MMC的毒性作用,导致睫状体分泌功能受到损害。建议规范、合理使用抗代谢药(参考第二节问题六解答)。
3.插管进入前房处渗漏。如果是由于覆盖引流管的瓣(自体或异体巩膜瓣)缝合不够紧,可以重新加固缝合。如果不是很严重,不要急于上台手术干预。如果渗漏是来自穿刺口,有几种情况:
①穿刺针头不配套,针口太大,或太小导致反复扩大切口。但这种情况随着时间延长,渗漏伤口一般可以愈合的,所以耐心等候,不要急于手术修补。另外建议使用配套针头穿刺入前房;
②做自体巩膜瓣时太厚,留下1/3或更薄的下方巩膜床组织,当穿刺进入前房时,穿刺口容易渗漏,在早期可发生浅前房,且不容易恢复;有的早期没有发生浅前房,但随着时间流逝,该处发生组织溶解(参考图7-3-2A、B)。建议做自体巩膜瓣时,1/3或1/2厚瓣即可,让下方巩膜床有一定厚度;
③穿刺入前房的部位选择不当,太靠前(即靠近透明角膜处,而此时巩膜瓣下是透明角膜区域,该处组织菲薄),结果穿刺口容易发生渗漏。建议穿刺口在灰蓝色小梁网区域内或稍偏后(参考第四章相关章节及图4-1-1了解解剖结构),先斜行进针,再平行虹膜方向穿刺进前房。尽量避免直接在透明角膜区域内进针,否则容易导致渗漏和发生溶解。
4.睫状体上腔渗漏。有时候在穿刺入前房时,或者一定时间后,下方巩膜床可能由于太薄、局部发生溶解,睫状体上腔被打开等,都是造成后期经久不愈的浅前房、低眼压的原因。
5.炎症。精细、规范操作是减少术后炎症反应的主要手段。术后局部、全身加强抗炎。
6.一些原发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炎、葡萄膜炎等,血管渗透性较强,手术后眼内从长期高眼压到低眼压,血管渗透性可能会增强也是造成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的原因。
房水引流阀植入手术术后发生浅前房、低眼压,同小梁切除手术一样,著者建议尽量保守治疗为先,不要轻易过早手术干预,详见本节问题六解答及第四章相关章节。
本节问题五解答分析了引起浅前房的各种原因,其中,炎症、低分泌和滤过过强在术后早期占了最重要的部分。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加强抗炎、纠正低分泌,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过早手术干预无法解决、反而加重浅前房。因为每一次手术操作,都会带来更多的创伤、炎症,更加加重低分泌状态。据临床观察,这种眼内低分泌状态,大约都需要10天左右甚至20多天的时间得到纠正。每手术干预一次,这个时间就更延长一些,结果“恶性循环”病情越来越重!即使是由于滤过过强(如担心引流过畅、或管口渗漏)引起,其实,随着时间推移(盘周组织的增殖、伤口的闭合),大多数滤过过强的问题自然而然会得到解决。基于此,著者建议:Bepatient!散瞳,局部、全身加强抗炎,例如:白天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百力特)一天四次、阿托品滴眼液一天三次点眼,晚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必殊)、阿托品眼膏涂眼,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3~5天。著者感受到,患者休息好尤其睡眠好对病情恢复十分重要,患者不理解、不配合、晚上睡眠辗转反侧,只会加重病情。所以向患者作必要的细致解释和说明是上策。低眼压往往伴随脉络膜脱离,B超可以帮助确诊,除非隆起非常大、角膜内皮有失代偿风险,才有必要行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形成(手术操作详见第四章第三节问题四解答。但著者还是强调:能不手术不手术,最考验人的是耐心,抗炎是王道,睡眠好是绝招!图7-4-4提供了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图7-4-4A~G),分析该例病情:
①初诊应该是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左眼有外伤史,初诊手术应该行晶状体摘除术而不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不可避免;
②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出现浅前房、低眼压,太激进进行手术干预(一周上手术台3次),手术干预导致进一步的炎症和低分泌状态,是术后前房难以恢复的原因之一。
医院治疗病情能迅速好转?一是用药足;二是患者房水引流阀植入手术后至今已有十多天,事实上,低分泌纠正时间也恰好差不多了。总之,急不来!
案例二(图7-4-4H~J):做前房形成术后前房再次完全消失,三周后才见前房恢复。这一病例同样说明,术后浅或无前房、低眼压,急于做前房形成术多数是无效的,保守治疗是王道!
当然,临床工作中,也偶有遇到患者浅前房一直无法回复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处理。
图7-4-3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浅前房、低眼压
A、B:病例一,术后发生无前房,引流管埋于虹膜中(A,绿箭头)
C:病例二,术后发生浅前房,引流管埋于虹膜中(C,绿箭头)
D、E:病例三,术后发生浅前房,前房仅存裂隙(D,红箭头),常伴随发生脉络膜脱离(E)
F:如果未得到及时处理或治疗失败,终将发生角膜失代偿、并发性白内障、眼球萎缩等(绿箭头示意引流管位置)
六、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早期发生浅前房、低眼压,为何前房形成往往无效?为何不主张太早手术干预处理浅前房?
同小梁切除手术一样,房水引流阀植入手术术后早期发生浅前房都是非常常见的并发症,随之而来往往伴随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患者视力下降等。作为主刀医亲眼目睹引流管由于浅前房被埋于虹膜、或紧贴虹膜或晶状体,甚至触及角膜内皮,心理的纠结是可以理解的。由于过于着急,往往第一时间想到要尽快采取手术干预,有的急于前房内注射黏弹剂,有的还加上脉络膜上腔放液术,有的急于打开结膜,重新缝合巩膜瓣、或加固缝合插管口,或者重新结扎引流管,甚至把引流管拔掉……但凡有过此经历的医生,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效果甚微!“前房形成当时很顺利,第二天前房还是没有了”;“明明手术台上重新结扎了引流管,就是不见前房形成”;拔了管的则更麻烦,到后期,反而眼压急剧上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nonkd.com/wazz/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