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50学生都有这症状严重的还会遗传
那么,
视力不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近年来,
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
并愈发呈现出
“低龄化、重度化”趋势——
小学生的发生率约占30%、
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
大学生约90%。
如何让青少年群体
“不近视、迟近视、慢近视、低近视”?
是全社会共同 由于正常的孩子出生后眼球都是属于生理性远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其屈光度每年约增加50度,大约发展到6岁时还应有50度的近视储备,7岁时若屈光度已发展到了正视眼水平,再不进行预防就会形成近视。也就是说从7岁开始到18岁这个年龄阶段更容易发展成近视,尤其是16岁之前度数增长会更快,直至女23岁,男25岁后多数人会停止下来(身高完全停止生长后)。
国家一级视光师、医院眼视光科主任靳帅指出,近视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和遗传。对于中国孩子,环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和较少的户外活动。
那么,
珠海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成因又是什么?
珠海视光科技近视防控中心医生吴金广
为我们做了简单介绍:
珠海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成因1一是病理因素由其他疾病导致的眼轴增长形成的近视状态;
2二是饮食因素长期偏食会导致相对的营养缺乏,在视光门诊的坐诊中发现有很多人都不吃动物肝脏,长期下来会形成对肝脏和眼球发育的营养摄入不足,更容易产生近视;
3三是遗传因素最新研究发现,近视度数发展到了度即可导致染色体发生变异,若父母双方均是度以上的近视,其孩子%被检查出染色体变异,10岁左右自然会发展成近视眼;
4四是环境因素在5米内看清物体需要通过睫状体调节,这种调节会导致眼压升高和肌肉包裹等物理压力增加导致眼轴增长,而观看超过5米远的距离时睫状体调节的现象即可消失,因此多数人都是因长期处在5米内使用眼睛发生的近视。
知道了近视的成因,
再来了解下一些近视防治的误区
医院眼科主任项奕
提出了几个误区:
误区
01眼镜越戴近视度数越深
专家解读:越是年纪小的孩子近视,越应该及早配戴眼镜。这是因为6岁前的孩子,眼球发育尚未完全,如果近视了,却又未能及时矫正,视物模糊不清,反而会影响孩子眼球的发育,从而影响他们视力的发育,甚至导致弱视。
误区
02
近视度数低就是假性近视
专家解读:近视度数的高低与真、假性近视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关联性,不能以近视度数来甄别真假。假性近视只是眼球调节功能异常,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及时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再配合缓解眼肌疲劳的治疗方法。真性近视是眼球器质性改变,难以通过自我调整得到恢复,需要及时进行矫正。
误区
03
近视度数低,不用配眼镜
专家解读:为避免孩子视物不清,必要时应该配眼镜。比如孩子有度的近视,上学时坐在教室靠后的地方,看不清黑板又没有眼镜,他就会眯着眼、歪着脑袋看东西,这些不好的习惯会导致近视的度数进一步加深。
误区
04
戴眼镜会导致眼睛变形
专家解读:很多人说,戴了眼镜后眼睛越来越凸了,是不是戴眼镜的原因,戴眼镜是不是会让眼睛变形。其实不然,这是眼球过度发育的结果,是眼球向前变长了,所以就凸出来了。
误区
05
激光治疗能治好近视
专家解读:激光可以矫正屈光不正,帮孩子摘掉眼镜,但是并不能改变近视带来的视网膜病变,度以上的高度近视眼底会有豹纹状改变,还有视网膜脱离的风险,通过激光治疗无法根治。
那么问题来了,
想要预防近视,
应该重点注意哪几点?
1、良好的用眼习惯:视近距离越近,注视时间越长,对眼球内部所产生的综合压力就越大,导致眼球轴长生长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学生在阅读、书写的时候,应保持“三个一”,即“笔尖到身体一小臂,桌面到眼睛一小臂,眼睛到笔尖一小臂”的标准,三者距离形成“△”状态,这个标准不管你年龄多大、身体多高,都要保持不变,这也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养成书写、阅读翻页时眼睛向远处望几秒的习惯,通过这几秒时间的放松即可达到降低眼压,缓解疲劳的目的。书写避免字小而密,横平竖直满格即可,长期坚持可减缓或预防近视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总结一下阅读和书写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科学的灯光设置:孩子在家里学习时使用的灯光主要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光源高度的要求,应高过头30厘米以上,整个桌面的亮度均匀;
二、对光源色泽的要求,既不白也不黄,接近自然光线,这种光线蓝光和紫外线比较薄弱,可以预防蓝光、紫外线对黄斑和晶状体的伤害;
三、对光线的要求,单纯的节能灯只有“S”线,缺少射线,在眼底成像后不够清晰,应加上白炽灯进行中和,白炽灯属于射线类型的照明光源,能清晰在眼底成像;
四、光源照射角度,应安装在书写手相对的方向,如右手写字应安装在左上、左后或左前方均可,这样以防书写部位被书写手遮挡光线;
五、亮度要求,10—15平方米的面积,安装一个节能灯管和一个25—40W的白炽灯综合使用就可以达到要求;
六、灯光频闪的要求,即灯管在工作过程中闪动的频率,这种频率应达到帧/秒,节能灯管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白炽灯是常亮灯,无频闪,符合眼生理需求。若是专用护眼灯也必须符合以上几点要求才能达到护眼目的。
3、合理的讲学字体:老师在设计讲学课件时把字体颜色设置深蓝色,底色可设成草纸黄,通过颜色对比字体文字会更清晰容易分辨,文字应采用黑体,根据8米教室距离文字大小直径应15厘米左右,行距应保持文字大小的二分之一左右,使全班各方位的学生均可清晰看到讲课内容。
4、对营养的要求:因人而异,偏胖人群少摄入脂肪类食物,反之减少使用,应首先注重营养均衡,在保持均衡的基础上可以多使用一些对身体发育和眼睛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如含有叶黄素的食物如玉米、红薯、南瓜等。含青花素的食物如蓝莓等紫色食物,这两种维生素都能有效的防治眼底变性和晶体老化,不但适合于青少年也适合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成年人及中老年眼疾患者,同时还有抗衰老功效。青少年除了多食用以上食物外,在25岁前还应保持每周食用一次动物肝脏,份量如乒乓球大小即可,以补充摄入维生素A及相关微量元素。
5、对户外活动时间的要求:根据研究发现,眼内分泌的“多巴胺”能有效控制眼球拉长,预防或控制近视度数加深的速度,但这种神经递质只有在受到阳光刺激的时候才能产生,夜晚停止。因此,应让孩子白天保持2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这样有助于近视防控近视的发生和加深。
6、对运动用眼距离的要求:由于我们人类的眼球对处在5米以内的物体要进行调节才能看清,这称为“近距离用眼”,容易导致近视;5米到50米距离的视物,不需要太多调节,称为“中距离用眼”,不容易导致近视;50米以上属于“远距离用眼”,视物时间越长,对视力越好。因此,孩子户外活动也应该根据这个标准选择锻炼和游戏活动方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使眼睛也能得到锻炼,一举两得,否则适得其反。
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
就要警惕可能已经近视!
要从以下几点判断:
6岁前,在视力测试发现这些信号就要警惕孩子将要患上近视了:
孩子经常眯眼看东西;
经常眨眼、揉眼;
经常借同学的眼镜戴才能看清东西;
30米处看不清车牌的数字或相等大小的物体;
经检查发现视力达不到正常范围;
20岁前屈光度超过了平光度数。
已经“假性近视”后,
应该如何做以避免成为真性近视?
当孩子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物体时,睫状肌即可发生痉挛,当眼睛往远处看的时候晶状体不能放松把屈光度降低进行调焦,就不能把远距离物体看的清楚,通过麻痹或其他方法使睫状肌放松后检查没有发生近视状态的成为“假性近视”(在医学上没有假性近视这一说法)。当发生这种现象后,首先要改变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和5米外的运动,如羽毛球、网球、飞碟等,避免睫状肌痉挛即可避免形成真性近视。
同时,吴金广医生还介绍,
一旦戴上眼镜,
就“无法摘除”了!
目前是无法彻底降低近视度数的。
而且如果近视后不戴眼镜,
还会导致度数进一步加深!
不戴眼镜会加重近视吗?当眼球的屈光度超过了正常度数后,进入眼球光线的聚焦点则向前偏移,这一现象导致了视网膜中央及周边同时脱焦,大脑为获得清晰图像,就会促使眼球发育,即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
已经近视后,
应该如何做以避免近视加深?
医学界近几年经过多方研究和探讨,目前形成业内共识的近视防控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环聚焦框架镜环聚焦框架镜,主要是使投射在视网膜上周边离焦的图像重新聚焦,使眼底中周部均得到清晰的图像,从而减缓眼轴的生长速度,但由于该技术尚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其有效性多少,目前仍缺乏充足的长期的临床统计数据来支撑。
2阿托品滴眼液扩瞳用药物,解除了睫状肌调节产生的眼内压,同时促进多巴胺神经递质的产生,经临床统计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加深,但长期使用会对眼神经及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在我国仍未得到审批进入临床应用。
3硬性角膜接触镜这种技术分为两种类型:
一为白天配戴的镜片,称为RGP,通过特殊设计后,在临床上认为能有效控制近视加深速度,但效果不如夜晚配戴的镜片明显;
二是角膜塑形术(镜),俗称“OK镜”,夜晚睡觉配戴做治疗,白天摘镜正常用眼的矫治方法。其原理是该镜片通过流体力学改变角膜曲率。
该技术有三种矫治效果:
一是有隐形眼镜的视力矫正功能,戴上镜片即可矫正到正常视力;
二是对符合使用条件的度以内的近视患者、其中95%的人群能实现不戴眼镜即可满足生活、学习和运动视力的需求;
三是对所有近视患者均有有效控制近视加深的作用,使原来年均加深75度以上的近视患者在使用后近视增长速度控制在年均8度左右。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用手术,可逆性好,有适应人群广,安全性高,效果稳定等优点,目前世界各国均将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控制青少年近视。
最后,吴医生告诉大家,
近视可不仅仅会导致视力的下降,
度数过高还会有下面这些问题,
近视甚至能遗传!
近视度数超过度需要终身戴镜来提高视力;
到了度基因发生变异,将会遗传给下一代,并开始出现早期豹纹状眼底;
到了度即属于病理性近视,根据上世纪年北京遵义医药的统计,单纯性视网膜剥离或出现两种以上眼底疾病,人当中就有80人是度以上的近视患者,占了整个患病人数的80%;
到了0度以上,眼底就发展为高危病理性眼底,随时都会有失明的危险,并且和青光眼、白内障、巩膜葡萄肿等多种眼睛疾病的发病有关。根据北京大学上世纪80年代对北京市的统计数据,近视0度以上的患者到52.1岁时,在整个近视人群中导致失明的双眼6.9%、单眼8.6%,合计15%。瞿佳教授在年深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近视眼学术大会上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度以上的近视患者其人体有23对染色体发生变异,其近视遗传不单纯仅是近视,包括因近视导致的眼底疾病也会直接遗传给下一代。
近视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而且一旦近视,将很难恢复!
所以从现在起,
请告诉孩子,好好爱护眼睛!
扩散给更多人知道吧~
文:珠海视光科技近视防控中心医生吴金广,综合自医院、医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nkd.com/wadwh/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