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丨互联网时代的视力保健

互联网时代的视力保健

文/李友鹏

天有日月,人有双眼,这是天人相应的体现,都能给人带来光明。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心明眼就亮。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是人体健康的标志、智慧的象征。眼睛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视觉器官,除了睡眠之外,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眼睛,因为眼睛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在医院有“金眼科银外科”的说法。因此,保护视力,做好眼睛的保健,是互联网时代一项重要的举措。

正像有人说的那样,现在的互联网是厚积薄发,成为扫除力的拥趸,发展势头就像一群南飞的大雁,迅猛且疯狂。谁料想却一语成谶,所有的一切在朝着令人们想不到的未来奔去!这互联网时代使人把时间过得既张牙舞爪又云山雾罩,让光阴消失得既死去活来又无影无踪。猛回首,使人恍如荡魂摄魄,潘鬓成霜。原来是面对面才能做到的事,现在是互联网即能办成。应该承认的是,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况,在求医问药、银行业务、购买副食蔬菜等方面大大减轻了负担。如人们可以不用出门求得名医良药;不用跑一家银行就能把数家银行的存取款业务搞定;不用上街逛菜市场,就可以把蔬菜肉食等副食送到家门口;可以不用自己做饭,就点来热气腾腾的外卖;最有趣的是刷脸支付,去商店可以不用带手机和银行卡,往收款台前一站即可搞定,使老年人的脸和青年人的脸同样值钱,真是方便至极。

互联网在改变市场营销模式的同时还改变了文案人员的办公模式,无纸化办公进入我们的生活。可以不用一枝笔、不用一张纸写就几十万字的稿子,电脑似魔盒,键盘似长矛,横槊赋诗,用敲击键盘的诗声雅韵记录下风花雪月刻骨铭心的故事,电脑上跳动的字符化作生命的旋律,闪烁的光标像是跌宕起伏的人生,成为脉搏跳动的缩影,冥冥之中有了定数,使大脑的思维、心脏的跳动与电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是那么地息息相关。我的写作连提纲和小标题也不在纸上写了,而是写在了手机上,有时灵感不期而至,手机成为最方便的记录本。在电脑上写稿还有得天独厚的优点,那就是修改多少遍也不会留一点痕迹,真是像变魔术一样,既虚无缥缈,又活灵活现地存在于荧屏云端,不得不感叹科学技术的奥妙。

互联网不是青年人的专利,中老年人也要争取学会,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但由于中老年一族生理机能的退化,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变得迟钝而缓慢,有的通过学习幸好赶上了时代的步伐,而有的老年人却远远地落伍于时代,这是不应该的。应像我的老朋友张宪鹏老师那样迎头赶上。在此再说起他,也是为了绾结我的思念,寄托一点情思而已。他83岁学电脑,93岁归去,让电脑陪伴了他10年的老来生活,使老年生活不再孤独和寂寞,成为精神上的支柱。这互联网不上便罢,一上还容易成瘾,按理说成瘾者更多的是青少年群体,在济南的天桥东街却出了个老年“电脑迷”,竟迷到移情别恋,忽略了老来的夫妻伴,把电脑和手机成为老来生活的第二个伴。由于老张对电脑的过度沉迷,人老了本来眼睛就变小,再加上长时间看电脑,使他的眼睛瞇成了一条缝,看脸面也有些黯然失色,这就是与他过多地看手机与电脑有关。

在互联网时代,原来的人生三大快事之一的枕边书,现在换成了枕边“机”(指手机),人们近距离使用眼睛的频率在增加,如看电视、电脑、手机都需要眼睛,这些数字化家电在为人们带来高效率和便捷的同时,其近距离辐射也对人体带来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对眼睛的刺激和损伤在成倍增加,导致不少的孩子屈光不正,罹患近视,过早地戴上了眼睛;导致不少的中年人眼睛干涩、视物昏花,患上视力疲劳症;导致不少的老年人视力下降,视物不清,增加了罹患白内障、青光眼的风险;导致很多不该发生的不幸发生。现实的情况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再这样无休止地发展下去,耽误的将是下一代人未来的发展。

电脑的事非功过,谁人不予评说!在所有的电子设备中尤以手机使用频率最高,我们暂不探讨脑瘤的发生与频繁使用手机有多大的因果关系,但网吧内因长时间上网发生猝死的病例确实有之,常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nkd.com/wadzz/115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