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视觉,

E

E

6·6

QUANGUOAIYANRI

今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设立爱眼日,倡议得到响应并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全国爱眼日”。

年,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无论是看书还是用电脑时间都不宜过长,每隔30至4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眺望远处,让眼睛充分放松。

//儿童青少年近视//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类最常见的眼科疾病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约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占总人口的22%)的1.5倍。

框架眼镜——因其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是最常见的近视治疗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其用眼较多且视力处于发展阶段,建议超过度应该佩戴框架眼镜,通过矫正视力减轻视疲劳。

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眼镜与角膜直接接触,减少了框架眼镜距离眼睛较远所致的放大率改变,接触镜的度数一般比框架眼镜减少50~度。角膜接触镜分为软镜和硬镜,各有优缺点。

角膜塑形镜(OK镜)——一种特殊设计的透气性硬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但是这种效果有限,一般适用于度以下的人群,一旦停戴,近视度数会恢复原有水平,不能真正治愈近视。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验配,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用于控制近视进展是近年来视光学中药物控制近视研究的热点,虽然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儿童近视控制的有效性,但并未进入临床指南推荐。

手术治疗——近视矫正手术可用于降低近视度数或治愈近视,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近视发展稳定在2年以上,每年近视屈光度增长不超过50度。

术后并发症

光学方面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屈光度数矫正不足或过矫引起视物模糊;一过性或永久性眩光或光晕,尤其在夜间的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降低;产生规则或不规则散光。

医学方面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感染;反复发作角膜糜烂;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复发;角膜扩张或圆锥角膜;干眼症或原有的干眼症恶化,眼睛干涩;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高眼压症、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日常生活管理

1.选择正规验光配镜机构咨询,及时科学配镜,矫正视力,防止恶化。

2.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野、眼轴等的变化情况;18岁以下的青少年应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3.保持眼部卫生,不随意揉眼,即使是成年也要注意避免用眼过度疲劳。

4.戒烟、少量饮酒的健康生活方式利于视网膜及眼底的保护。

5.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定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避免眼部并发症。

6.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ω-3脂肪酸的金枪鱼、三文鱼等。

7.当突然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丧失、眼前黑影、视野缺损、视力(尤以近视力)进行性或突发性下降,须及时就医排查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脑血管病等。

预防:

1.控制用眼距离,避免用眼距离<33cm,避免近距离用眼时间超过45min。工作或阅读时,坚持“一尺一拳一寸(阅读距离33cm;身体距桌8cm;手距笔尖3.33cm)”护眼原则,保持良好坐姿。长时间用眼后注意眺望一下远方,休息下眼睛。

2.增加户外活动,每天必须有2小时以上,或每周10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

3.培养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4.改善照明环境,避免在较暗光线下学习工作。

5.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眼睛得以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成年人每天应睡眠7~8小时(每天不宜少于6小时)。

6.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躺着看书、玩手机,不在公交上看书、玩手机。

7.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可考虑使用有红光滤过功能的电子产品。

//老年白内障//

白内障(cataract)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晶状体是人眼球中重要的光学部件,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称为白内障,最终可以导致失明。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全球盲人中因白内障致盲者约占46%。各型白内障中,最常见的是老年性白内障,多出现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增加白内障风险的因素:

年龄增加;青光眼患者;高度近视者;糖尿病、半乳糖代谢障碍、钙代谢障碍等与代谢性白内障有关;强光刺激、过度日光照射;吸烟、酗酒;肥胖、营养不良;有眼部外伤史、炎症史或手术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缩瞳剂等药物。

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种途径:

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少部分症状轻微、尚未达到手术标准的患者,或是因某些原因(例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麻醉药物过敏等)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手术是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是切除已经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目前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式成熟、疗效较好、开展广泛,可作为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预防:

1.定期做眼部检查。

2.戒烟限酒。

3.孕妇应规律产检,若发现有风疹等病毒的感染,应及时治疗,预防胎儿先天性白内障。

5.积极治疗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青光眼等。

4.多吃蔬菜和水果,其中含有的丰富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持眼睛的健康。

6.户外活动时戴上太阳镜,减少紫外线的照射。

7.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睡前建议做眼保健操,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8.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高血脂、吸烟、饮酒、妊娠、体重指数(BMI)、维生素D基因(染色体1p、3和9,ALR2和DR有关)、蛋白尿、药物使用(比格列酮增加DME2.6倍)是该疾病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患者应当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当糖尿病患者出现眼部不适时,应引起警惕并进行眼部检查,如果视力突然变化或变得模糊,医院就医。有些患者可能直接出现突然的视力丧失,医院就诊。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良好的营养支持,适当的运动等,可预防、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进行血糖管理、血压控制、血脂调节等减少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的眼科检查,视力问题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严重的视力丧失。

//青光眼//

青光眼(glau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nkd.com/wazlyy/8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