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来袭恩医教你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郑州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04133.html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年入冬以来,我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正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显著增加,部分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等也出现了流感疫情。

流感绝大多数为轻症,重症和死亡的病例较少。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信息,全球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约29万至65万死亡,我国每年同样也有流感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

据监测,今年我国整体的流感流行水平高于往年,是近几年来流感流行较为严重的一次,相应导致出现流感相关死亡的情况也会有所增加。

在流行性感冒进入高发期之际,1月9日,医院组织公共卫生科、呼吸内科、急诊科、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部署流感防控工作,多措施防控流感疫情,规范和加强流感的预防和临床管理,减少流感的发病率,降低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在部署流感防控工作时,医院副院长王在平强调,各科室要加强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尤其对流感或疑似流感的患者要尽早诊断,尽早应用抗病毒药物,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加强应急病区的筹备及启动工作。加强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群的监测,做好重点部门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多于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转好,但咳嗽、替你恢复常需1-2周。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免疫功能低下);

肥胖者;

①保持房间通风;

②充分休息;多饮水;

③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清热药物需要用凉开水送服,可增加药物的效力。

??胶囊药物,没有药师同意,不可打开服用,且不宜热水送服。

??药要一颗一颗吃,否则会让药的效力大打折扣。

??吃药时喝多少水才好?

服用大多数药物,至少喝-毫升的水(约等于一小瓶矿泉水的一半);服用胶囊剂,要增加饮水量。

??吃药前后30分钟内,最好不要吃东西。尤其不要吃水果和蔬菜。

??若有2种以上疾病的药物,一定要间隔至少30分钟才能服用。

??依医师嘱咐服用。

为了使感冒好得快,有些人多种感冒药一块吃,或者把一些中西结合的药误当作中药,几种一起吃。由于这些药可能含有相同药物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很容易造成一种药物成分重复服用,超过正常用量,带来不良反应,如恶心、胃痛、加重肝肾功能受损、转氨酶升高。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严重者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患者不宜用

含有伪麻黄碱

伪麻黄碱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导致血压、血糖、眼压增高,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和眼压高的患者应慎用。

敏扑苯

司机不宜用

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嗜睡、困倦

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服药期间最好保证休息。消化性溃疡所致幽门狭窄、哮喘发作、高血压危象的人也要慎用。

肠道溃疡者慎服

对胃黏膜有刺激

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宁、感康、快克、泰诺、感冒灵等常用感冒药等均含扑热息痛,它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虽然短期用伤害较小,但消化道溃疡患者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

支气管炎患者慎用

可能影响痰液排出

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患者应慎用这类感冒药,因为其中枢镇咳作用可能影响痰液排出,堵塞呼吸道,严重时可引起窒息。此外,孕妇及痰多患者也要慎用右美沙芬类药物,妊娠3个月内妇女及有精神病史者则需禁用。

清热

风寒感冒别用

如感冒清热颗粒

清热类药物适合风热感冒的患者服用,不适用于风寒感冒患者服用。

解毒

不能长期服用

如牛黄解毒丸

牛黄解毒丸等药的“解毒”作用能改善感冒时的上火症状,但它们并非感冒药,如果长期服用对身体反而不好。同样,风寒感冒患者也不宜服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的人、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专家提醒

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首先要从个人日常防护开始,平时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流感流行季节,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时。

当家长带有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幼儿园、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出现集体感染事件时,学校应尽早对患儿采取隔离措施,建议患儿居家休息,避免其与班级内未感染孩子接触,减少疾病传播。

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5岁以下的低龄儿童易于发生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文稿

宣传与对外联络部

公共卫生科央视新闻

编辑

程芷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nkd.com/wazz/116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