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小将ldquo生活政治rd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
来源:江海学刊本文刊发于《江海学刊》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卫小将,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贫困是一个公共性与日常生活性交织的议题。精准扶贫在解决了公共性的绝对贫困之后,应该转向贫困者的日常生活世界。当前,贫困者在传统和现代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游走与徘徊,他们一方面怨恨现代性摧毁了以前生活中获得的意义感,另一方面痴迷于消费等同于自我价值的现代性逻辑,同时又在现代性的融入中受阻。由此,处于一种“回不去的过往,走不到的现代”的选择性焦虑与困惑之中,即一种“生活政治”。对此,未来贫困治理策略应该由宏观社会政策转向微观社会服务,破解贫困文化;由社区建设转向社区教育,打破不合理的消费逻辑;由国家责任主体转向家庭和社区,重塑共同体的作用。

关键词生活政治社会治理精准扶贫

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随着“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政策的推动与落实,我国有望终结绝对贫困这个历史性和世界性的难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年我国农村减贫人数分别为万、万、万、万、万、万,每年减贫人数均保持在万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年末的10.2%下降到年末的1.7%,其中,10个省份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0%以下。在精准扶贫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反思与拓展,以便明晰未来的政策进路。从学理上来看,绝对贫困是基于生物学和经济学的视角而界定的,一般认为,“总收入不足以获得维持体能所需要的最低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即是贫困”。简言之,是一种饥饿或营养不良、货币短缺或购买力弱的状态。这是一种基于实证主义视角的界定,优点是易识别、易测量、易干预、易评估,同时也是一种用于满足个体普遍性和同质性需求而设定的标准。如果从一种后现代多元主义视角来审视,绝对贫困的定义本质上是基于“生物人”和“市场人”的假设而勾勒的,还有值得进一步商榷与延伸的空间:一是对贫困者生物性需求之外的情感性和社会性需求并未给予较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nkd.com/wazz/93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