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测量眼压不一定准确,必要时需动态眼压
眼压的波动是青光眼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观察指标,对于已确诊的开角型青光眼,可作为降眼压用药的指导。目前,有研究发现,多数人眼压波峰出现在凌晨,波谷是傍晚或夜间。但患者多白天就医,容易“隐瞒”眼压高峰。同时眼压还有可能随体位、血压、体温、月经周期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等呈现出月周期,甚至更长周期的波动规律。因此,眼压的动态监测显得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动态眼压曲线。
一、眼压曲线:
测量时间:
①自清晨8时开始至第二天清晨6时,每2小时测量一次眼压(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00、4:00、6:00)。
②每个时间点连测3次,取平均值,共册12次。
③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均为坐位眼压,晚10时后唤醒患者即可测坐位眼压。
④将测得的眼压描绘成以时间为横坐标,眼压值为纵坐标的眼压曲线,并做出分析。
⑤正常人的24小时眼压的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5mmHg;青光眼时,患者的24小时眼压的波动范围通常会超过8mmHg。
二、鉴别开角型青光眼及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多伴有血管痉挛性疾病(偏头痛)视盘出血】视盘周围萎缩。有部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白天眼压值在正常范围内,可通过24小时眼压检测发现夜间眼压峰值高于正常。
三、眼压动态测量方法——Goldman眼压测量方法
调整探头,定位中心得到两个等大半环。
垂直方向:移向较大的半环方向。
水平方向:移向较不完整的半环方向。
调整旋钮前,两个半圆必须位于视野中央。
等大。
光标像厚度应为半环直径约1/10。
结果显示:
图A:压力(数值)过高
图B:压力(数值)过低
图C:压力适宜
荧光素钠染色多少会影响结果的判断:
A:荧光素太少,读数低于实际眼压值
B:荧光素太多或泪液过多,读数高于实际眼压值
具体测量方法:
①用0.5%~1%奥布卡因滴眼液1~2滴点眼表麻。
②用消毒荧光素纸条轻轻接触被测眼下睑的内表面2~3秒后取出纸条,顺目2~3次后,使角膜表面泪膜染色,能睁眼时即可开始检查。并嘱被检者放松情绪,自由呼吸,决不可屏住呼吸。
③受检者头部固定于裂隙灯下颌托上,打钴蓝光,将裂隙开至最宽,使测压头照明亮度达最大,光源投射角约为60度。
④将测压头转至裂隙灯显微镜目镜正前方,采用低倍目镜并用单眼观察,让受检者向正前方直视,并尽量睁大睑裂。必要时检查者可用手指协助撑开睑裂,但绝不可加压于眼球。
⑤将测压螺旋先转至1g刻度位置,即10,mmHg压力,再将裂隙灯向前移动,使测压头接近角膜,可从裂隙灯目镜里观察到角膜面两个鲜绿色的荧光素反光半环上下对称(通常用右眼观察),继续将裂隙灯向前推移,直至观察到清晰的两个半圆形的鲜绿色的荧光素半环,微调裂隙灯的高度,使两个荧光半环上下相等,左右对称。
⑥继续捻转测压螺旋,使上下对称的两个荧光素半环的内界刚好相接触。此时角膜压平面直径达3.06mm,记录所用重量(g)即为眼压。如刻度为2g,眼压为20mmHg。在操作中被压平面周围的荧光素环以不宽于0.25mm为标准。如过宽则说明泪液过多,应用棉球吸去多余泪液,再行测压,否侧会使测得的眼压值比实际眼压高。
⑦如遇到眼压过高,即使加压至8g仍不能使两个半圆相交,说明眼压高于80mmHg,则需加用重力平衡杆再行测量。
⑧测量完毕后,用3%双氧水溶液擦净测压头前端,并以擦镜纸或消毒棉球拭干。
影响眼压测量结果的因素:
①液膜的厚度(泪液多,荧光素半环宽,眼压偏高);
②角膜曲率(每增高3D,IOP增加1mmHg);
③中央角膜厚度(角膜薄,所测IOP减小;角膜胶原纤维增多增厚,所测IOP增高;角膜水肿增厚,所测IOP减小);
④明显散光(分别测与主轴水平和垂直向眼压,取均值);
⑤压头位置的高低(两个半圆不等大时影响结果);
⑥睑缘及睫毛触及测压头;
⑦测压头与角膜接触时间过久(可引起IOP变小,上皮损伤);
⑧多次测量可使眼压稍偏低。
接触镜式动态眼压检测:
目前,带有测压芯片的接触镜也可检测患者全天动态眼压。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nkd.com/wazz/2579.html